股票下跌之后,跌的钱都去哪了?


股票下跌之后,跌的钱都去哪了?

突然间发现,绝大多数散户,连股票市场最基本的常识,都完全没有搞明白。股票市场除了企业分红,从不生产任何一分钱,还有交易手续费,印花税,不管行情是涨是跌,钱就那么多。股民还一个劲的嫌弃分红没有用,真是严重的认知错误。今天就来颠覆一下很多股民错误的认知。撮合交易下的流动性溢价和折损股票市场是撮合交易,说的直白一点,有买才有卖,只生产市值,不生产任何钱。举个例子。我以200块一件的价格买了5件衣服。你有块钱,来买衣服。第一件,我卖你300块,成交。第二件,我又卖你300块,成交。第三件,你说你只有400了,卖300太贵,不买了,于是我卖你200块,成交。第四件,你只有200块,觉得我卖200太贵了,于是出价150块,成交。第五件,你说你只有50块了,爱卖不卖,于是我一咬牙,50块卖给了你,成交。这个市场一共只有块钱,还有5件衣服,所以根本不存在能300一件衣服,5件全部卖出,共块。所以,卖出一件衣服,可以是50块,也可以是300块,但全部卖出的话,均价必然是200块,因为市场上钱一共才块。撮合交易市场,如果市场上资金特别充裕,股价就会存在溢价,如果市场上资金出现枯竭,股价就会存在折损。再举个例子。有2个人A和B要买房,每个人要买2套,每个人有200万。有4个卖家CDEF,人手1套房,每套100万。4个卖家中,起初只有C卖房,挂牌价100万,马上就被A买走了。于是DEF觉得C卖亏了,挂牌卖120万。B一看,觉得房价涨了,于是120万买走了D的房子。这时候,E和F觉得房子还能涨,挂牌150万,可A只剩下100万,B只有80万了。僵持很久后,E帅先降价,挂牌100万,被A买走了。而F挂100万还是没人买,只能挂80万,被B买走。当A和B手里有很多钱的时候,争相购买,推动了房价上升,供需并不平衡,买方意愿更强。当A和B手里没钱的时候,供需再次不平衡,卖方意愿更强,房价开始下跌。所以,股票涨的时候成交量更大,买的人越多,涨的越快,跌的时候成交量更小,手上钱越少股价跌的越快,价格越低。可以说,股价本身可以随意定义,股票市值可以随意拉高,但股价折现的时候,就需要对等的资金来承接。比如一只新股上市,会连续一字涨停,根本没有成交量,股票市值就在不断增加,但当涨停结束,股票筹码大量涌出的时候,就需要真金白银来买入了。如果资金不济,股价就会一路下跌。分红,实打实的真金白银股票的炒作需要钱,而市场本身不生产钱,分红是唯一实打实的钱,从企业的账上,到了投资者的兜里。举个例子。你200买了一件衣服,衣服进价150元,到了年底,企业良心发现,把50块钱利润,以分红的形式发给了你。第二年,企业为了继续赚钱,衣服就会继续卖200元来保持利润,而不是150块钱继续卖。所以分红是实打实的往市场注资。看似市值没变,股价出现了除权,但如果所有股民都拿分红去做再投资,股份就那么多,钱多了,股价自然水涨船高。再说的直白一点,一家100亿市值的企业,如果每年利润15亿,拿出10亿分红。股价会因为分红年年除权,但是股价不会因为分红一路下跌,直到归零。股价越低,分红占比股价就越高,股票性价比就越高,越容易吸引资金。如果企业连续分红10年,那么股民拿到100亿,成本等于全部企业买单,股价市值多少,等于是赠送的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股票市值多少,其实和分红没有什么关系,和企业本身的价值有关系。企业不会因为分红价值就越来越少,因为利润每年都会赚到。再举个例子。市场本身只有10亿资金,买入了一只10亿的股票,股票分红了1亿,市值变成了9个亿。看似9亿加上1亿,一共还是10个亿,实则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所有的股份都在股民手上,1个亿现金是多出来的,如果这1个亿进入市场买这只股票,那将是供不应求,股票市值可能会涨回到10亿,甚至15亿、20亿。正因为市场里的股票太多,资金可能流入其他股票了,或者离开市场了,所以才觉得分红好像没意义,因为股票没涨,没有填权。实则,拿着年年高分红个股的股民,长期来看都赚到了钱。市场里绝大多数人亏钱的本质,是因为认知不够,就连游戏规则都没有看明白。这真的很可怕。股票下跌之后,钱没有凭空减少,只是市值蒸发了。你卖出股票亏钱了,买入股票的人肯定是省钱了,这就是股票交易的本质。而股票市值要进行变现,本身需要钱去承接,市场里有多少钱,决定了市场真正的价值。所谓股票市值,只不过是被吹大的泡泡。这个市场之所以残酷,是因为门槛太低。进入投资市场的投资者,不需要进行资格认证,不需要考试,结果让那么多认知缺失的人进入,当了一把活韭菜。作为股民,如果自己还不主观增强自己的认知,那么等来的必将是被市场折磨的遍体鳞伤。

我是一名十年老散户,对于这个问题在我刚入市的也曾经疑问过,连续求索了7年,也在股票上亏损了七年。悟透了,你就能股票投资市场游刃有余了。“股票下跌,跌的钱去哪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股票,股票为什么会下跌。因为大家买股票都是买涨,没有哪个买跌的。股票本身是一个可以变现的有价证券,股票是企业上市融资的工具,以约定一定的股息回报,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带来股价的涨跌,中间的波动给了很多投资者获利的空间,低位买入,高位卖出,博取差价。所以股票市场上是一个投机性的市场。对于这个有价证券,如果你买入下跌了,其实手上的券还在,只是这个有价证券的估值缩水了。由于买卖证券就跟买卖商品一样,价格是有买卖供求关系决定的,跌了,是市场上卖的人多了,价值缩水。在商品上有一个资产减值,市场上的估值降低,如果你不变现,这个东西的确有价值,对你几乎没有影响。可见资产损失的与否与你是否卖出有必然关系。要区分短期和长期投资。第一种如果你是中短期的投资者,买入是为了博取短期的利润的话,你的卖出就会导致你的财产损失。比如说,你投了100万买入中信证券,你看高到120,你想到120就卖了,可是市场走势与你希望相反,股价跌倒了80,你有点承受不住了,你卖了,拿回了80万,你是确实亏了20万。那亏的钱去哪了呢。你亏的钱主要被这些地方拿去了,第一个就是机构投资者,这部分市场主体常常在市场底部吸筹码,利用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拉台股价,把股票高位卖给了散户朋友,用低位50块的筹码换取了100的现金,套现离场,中间实现了财富的转移。你是财产损失并不是与那个和你直接交易的人有关,可能交易的也是散户,它80元接的票,可能股价继续下跌,最后50元卖了,其实他也是亏钱的。钱都让大型机构和一部分聪明的大户赚去了,他们会在高位立场,让最倒霉的散户接盘,在股价下跌的行情中,持股就会带来财富的减值。还有一部分钱要交给国家印花税,以及券商的交易费用,平均一笔交易最少要交0.5个点费用,资金少的可能达到1%。投资者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投资者。别小看这个费用,国家的印花税一件几千亿,牛市的时候更多,不管赚或亏都要收,对于赚钱倒无所谓,对于亏钱的人来说,好比自己的本金在减少。我个人认为股市总的来说是一场零和和负和的游戏,亏的人在为交易费用和赢钱的人买单,是一个高风险的场所,新手很难持续盈利,入场的第一堂课就是风险教育课。如何是确保自己本金安全,不被市场的震荡和交易费用折腾的一干二尽。第二种对于中长期的价值投资,如果公司基本面良好,相信股价一定要涨回来,对他来说,它不变现,它就不会是输家,因为它会在股价长的更高的时候卖出去,茅台在每一次熊市也会下跌30%左右,但它会很快涨回来,对那些价值投资者来说,你能说他们财产损失了么,并没有,它也会是市场上的赢家。而相比来看,输家现在很明显,是那些短炒的散户,是他们在买单,而这些人占据了市场上的80%。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杨军认为:当所有的股票都下跌的时候,你亏的钱去哪了,或者说股市上的钱是不是“蒸发”了。这其实有个误会。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种所谓“蒸发”,并非损失了真正的财富。股票是以钱来量化的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所谓估值就是基于预期的证券价格,其实是一种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持股人只是浮盈,在股票下跌时,持股人只是浮亏。这种上涨或者下跌就是由于预期的变化,也就是估值变化。例如,你有一个古董,有专家称值10万元,过一段时间,有人说值100万元,你的财富(虚拟)增加了,但并没有人赔钱。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说只能值50万,你的财富(虚拟)减少了,但也没有人赚钱。这就是估值带来的价格变化,这个时候你说这钱哪去了?股市同理,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钱”和股市里流动的资金搞混了。有人以为股票值多少钱,股市里就有同样数量的钱,当股票价值缩水20%,他们会觉得有等价于20%的钱也不见了。所谓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拿一个苹果举例,你有一个苹果,今天苹果卖3元一个,明天降价卖2元一个,你的苹果还是苹果,但是从价值上,你损失了1元,这就是蒸发。比如大家通常会说这家企业“市值”100亿,其实是标价100亿,真实的价值并没有这么多。为什么会产生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报价机制是主要原因。市场把“最高报价”的重要性大大突出了,只要有很小量的高报价成交,就能把“市值”推高。如果真的要把市值100亿的股票全挂高价卖,那肯定无法全部成交。就算有足够的人接盘,那成交价格也会越来越低,最终导致成交总额远远不到100亿。股票是不会产生额外财富的。股市大跌市值减少对于货币量其实没有影响,钱实际并没有蒸发。总量并没有减少。股市上的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在好莱坞电影《华尔街》中,金融大鳄葛登杰奎(GordonGekko)有一句经典之言,道出了华尔街玩家的真谛:钱这种东西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只是从这个人的腰包,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腰包而已。现在知道是谁赚走了你赔的钱了吗?
A.上市公司股东(IPO、再融资)
B.国家(印花税)和券商(佣金)
C.部分市场操作者(获利盘)总的来说,从宏观层面来看,股市不存在钱蒸发的问题,而是资本的重新配置,能蒸发的只有虚拟的“市值”。总结一下,如果你假设这个股市的参与者和资金量都是一定的,就是没有新股民进来,那么你赚的一定是别人亏的钱;但是这并不是实际情况,因此“赚的钱”非要找个由头的话,来源是新进入股市的资金。如果挣钱的人退出了股市,那么他挣的钱就真真正正落到囊中,否则都是纸上的数字而已。

当所有的股票都下跌的时候,你亏的钱去哪了呢?这需要从资本市场谈起。股市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的基础上的,有了股份制企业需要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资金从哪里来,需要一个能大量融资的市场,于是就建立了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建立后光有融资的功能是肯定融不到资金的,证券市必须有投资的功能,就是能让人们通过投资赚到钱,赚到大钱,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融资问题.怎么能让投资者赚到大钱呢?需要金融机构来做市,国外叫做市商制度,金融机构一边帮上市公司IPO上市发行新股融资,一边来维持股价上涨,让人们看到股价上涨能赚到钱,才有更多的人到股市来投资。上市公司不到一元钱的股票,IPO上市要机构上其10倍发行,发行价10元,市盈率10倍,上市后二级市场会达到20元或30元,新股申购的人能赚钱,于是股价往上炒涨到40元或者更高,这时候本来只值一元钱的股票有的可能炒到100元或者几十元,股价就有了虚拟的泡沫。当股价从100元或者几十元往下跌的时候,原来高位买入的人的财富开始缩水,这叫市场蒸发。在这种股市制度的设计中,如果上市公司能够融到资金后好好发展企业,企业能够持续成长,股价就能持续上涨,如果上市公司没有能力让企业成长,大部分投资者就会赔钱,成为股市的炮灰。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制度设计一开始就只是为了融资服务的,所以,90%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本身就是包装上市的,这就注定了我国股市的大部分投资者在这种虚拟的金融交易投资中永远赔钱,这个游戏的设计就是大部分投资者永远赔钱,只有上市公司及机构能赚钱,个人投资者只有少数人能赚钱。因为,我们所有投资者参与交易股票本身并不值几十元,所有的投资者赔的钱都是给了上市公司股东在高位减持拿走了,金融机构及少数个人在高位卖出拿走了,这就是我国投机市场的股市规律。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