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备案查询官网网址化妆品正在成为百货的当家品类


【假料体+“真”包装  谁把化妆品小样做成了生意】

【假料体+“真”包装  谁把化妆品小样做成了生意】

想用一线大牌化妆品,经济实力又不允许;想换护肤品,又不知道皮肤是否过敏……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得单独销售的“非卖品”化妆品小样大批量出现在调色师等线下美妆集合店。关于小样产品来源,集合店与相关品牌方各执一词,一时难辨真假。

化妆品小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对高奢化妆品的消费欲望,这也导致小样生意火了。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火热化妆品小样市场中充斥着各种乱象,假料体+“真”包装,再配上可以购买的检疫检验证明、报关单等应付监管的文件,“各大品牌”小样产品便可上市销售。
 
位于朝阳区悠唐购物中心的调色师店内有一排单独的货架上摆放着欧莱雅旗下顶级品牌赫莲娜、雅诗兰黛旗下一线品牌海蓝之谜、宝洁旗下一线品牌SK-ll等大牌化妆品小样进行销售。

同样,在北京新中关购物中心的wow colour、三里屯的话梅等美妆集合店内均可看到正在销售的“非卖品”化妆品小样。

“店里主要销售的是彩妆产品,基本不会卖护肤品,更别说小样,这两年买小样的人多了,店里就辟出一个货架来专门卖各大品牌的小样。”调色师店销售人员说。

价格,是化妆品小样热销最根本的原因。

“买一瓶30ml的海蓝之谜精华乳霜价格大概在1500元左右,以我现在每个月不到一万元的收入,难以支撑这个价位的化妆品。不过,一瓶3.5ml海蓝之谜经典精华乳霜129元,这对我来说就简单多了。”小易算出这样一笔账。

本应是正装产品的赠送产品,如今以商品形式出现在集合店,这些小样从哪里来?质量有保障吗?这大概是小易最想知道的问题了。

针对店内小样产品来源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调色师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
根据调色师店内销售人员的说法,店内之所以能够销售大牌化妆品小样是因为跟品牌方有合作。“店里的小样产品都是正品,我们与相关品牌方都有合作,不然品牌方也不会允许我们销售是不是?”说起化妆品小样的来源,这位调色师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它们可都是被品牌方允许销售的正品。

有意思的是,这位销售人员的说法和各大化妆品品牌方给出的说法截然相反。

“我们的小样不会拿来销售。”资生堂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资生堂集团产品小样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体验产品 ,免费提供给消费者使用,属于非卖品,更没有授权线上和线下专营店售卖小样。”

欧莱雅相关负责人也否认了授权美妆集合店销售化妆品小样的说法。“调色师、wow colour等美妆集合店不是集团的授权渠道商。”

在完全不同的两套说辞中,我们很难去分辨究竟是真是假,但北京市药监局进口非特备案部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化妆品小样包装上标注“非卖品”“赠送品”等字样,只能作为赠品进行赠送,不能单独销售。

除了来源不清,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调色师门店中销售的部分小样产品备案信息与实际产品不符。

来源不清、备案信息不明……线下美妆集合店中出现的问题只是化妆品小样乱象一角。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小样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销售假料体、“真”包装、检疫检验证明、报关单等化妆品小样产业链正在形成。
 
在闲鱼App上搜索“空瓶回收”关键词后,弹出大量相关信息,部分回收商家特意标明:只回收一线大牌正装小样空瓶。根据某商家页面信息,六只科颜氏金盏花植物爽肤水小样空瓶售价为40元。“这个价位算是中高端的了,一般按照品牌档次不同,小样空瓶的价格会在3-10元不等,像市面上比较火的SK-Ⅱ神仙水空瓶价格为6元/个,海蓝之谜面霜小样空瓶价格10元/个。回收的时候你得让她(卖方)提供一下购买的票据,证明是真品。”

不过,咸鱼等电商平台回收小样空瓶也有缺陷,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收集大批量空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网上的包装公司了。位于广州的万美包装有限公司以及广州铭企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销售人员均表示,可以生产与正品品牌一样的化妆品小样包装。

产品制作的料体和包装得到解决,备案、报关单以及检疫检验证明等相关资质成为产品上市销售前的最后一步,也是颇为重要的一步。

商品想要在天猫平台销售,需要提供化妆品样品的进货凭证以供审核,若商家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进货凭证以证明样品的可信来源,天猫将删除该商品或信息。同样,线下实体店销售海外化妆品时也需要有海关报关单等相关进货凭证。

近年来,为加速化妆品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部门从产品备案到产品标签规范等方便监管逐渐完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淘宝平台,一家名为“欧莱雅集团小美盒旗舰店”的店铺中销售欧莱雅旗下各品牌的小样组合成礼盒装。欧莱雅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家店铺是由欧莱雅运营,产品为高档化妆品部分品牌产品,主要为方便消费者体验公司明星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 郭秀娟 张君花

三无护肤品有哪些危害

三无护肤品有哪些危害?
23岁浙江女孩妙妙频繁使用网购三无美白面膜,汞中毒致肾脏损伤
很常见的就是汞超标,长时间使用汞的化妆品,黑素细胞的抑制功能会被解除,皮肤的新陈代谢和屏障功能会被破坏,肌肤表面会出现黑斑,局部还会出现色素脱失。汞化合物进入人体不易排出,在体内慢慢蓄积于脑组织、肾脏、肝等器官,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对脑组织、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除了汞这种物质之外,三无护肤品中还经常会添加 曲安奈德、曲安奈德醋酸酯、地塞米松 这种激素类物质,这类物质有种特点是:在短期内快速获的消费者想要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品,使用者的皮肤代谢会被扰乱,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变薄和屏障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引发癌症。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2版》中也明确要求: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等激素成分
可以看出,这种三无护肤产品中添加添加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等激素和重金属汞,特点都是「高效」「快速」,其目的就是在短期内让使用者感觉到明显功效,从而快速销售产品,获取利润。至于后续出现的健康问题,商家基本不管。
当前正处于双十一期间,各种直播间,各种乱七八糟的产品太多了。大家在网络上或者是线下购买化妆品的时候,务必通过查询化妆品信息的一些网址进行查询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2.国家药监局非特备案网:(:8080/ftba/)
其他还有药智网、化妆品成分查询网、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化妆品已使用原料目录

化妆品正在成为百货的当家品类

化妆品正在成为百货的当家品类。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近期对会员的走访中,发现百货店的化妆品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品类,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总销售额的三分之
一,如北京的汉光百货、上海的新世界大丸百货;银泰百货、东百商业的多个化妆品牌销售位列全国或区域第一;北国新百广场、北京SKP、南京金鹰、杭州大厦、武汉广场、深圳华强北茂业、成都王府井、西安开元……也都是化妆品销售的能手。在三四线的百货企业,化妆品也越来越成为核心品类。
 
分析化妆品在百货渠道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消费者有需求。首先是消费升级。在化妆品类上,消费肯定是升级的,特别是近年对中高端化妆品需求明显提升。在京东报告中认为,“95后”高端品牌消费增长最为显著。16-25岁年轻消费者对高端品牌、高价格商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消费贡献逐年增强。其次是体验因素。这是线上和其它渠道不具备、无法取代的重要因素,对于化妆品的消费,消费者更喜欢百货店中化妆品柜台的氛围,更看重现场触摸、闻香、试用的体验,再加上BA(美容顾问)丰富的化妆品知识和销售技巧,这都是消费者所希望的服务。除了传统的化妆品售卖方式外,有的百货店还增加了体验和增值服务,例如开辟美容坊,邀约会员体验1对1服务;推出了小班教学,教消费者如何化出当季热门妆容;联合品牌推出美容体验中心,提供面部及身体护理服务等。
 

2. 百货店有优势。首先,时尚是百货的核心要素,“无时尚不百货”。化妆品是重要的时尚品类,以年轻人为主的化妆品消费人群更是时尚的主流消费者,因此,抓化妆品实现一举多得:增加了门店的时尚性、吸引了时尚消费者、关联了其它时尚消费。 其次,百货具有较强的品类组合能力。百货在体验元素上,比购物中心差距较大,但在招商管理、品类组合能力、品牌商管理上,具有比购物中心更强的优势,这也正是有人提出“购物中心百货化”的原因。另外,百货大多处于城市中心或区域商业中心,优势的地段对化妆品牌具有吸引力,加上一定的招商政策组合,甚至是“舍得孩子套住狼”的魄力,一般能够吸引中高端品牌的入驻。
 

3. 竞争者有差异。尽管电商的化妆品销售也在大幅提升,但相对来说,电商渠道、大卖场超市渠道的化妆品更多是大众化和价格带偏低的化妆品。中高端则主要集中在百货渠道。在陈列方面,百货店的化妆品通过设立专柜品牌形象,有独立的美容顾问。在大卖场超市渠道,品牌陈列无明显分隔,一般没有品牌专有的美容顾问。购物中心更多关注体验要素的集合,注重吃喝玩乐购同步,因此也就缺乏对特定商品的组合能力,特别是化妆品,做得好的购物中心凤毛麟角。
 

4. 消费留境内。因疫情影响,出行受到极大限制,原来规模较大的境外消费,现在基本都留在国内了,特别是一些高端、奢侈品类,甚至出现排除、断货、涨价的现象。在化妆品领域,有类似情况。百货店主要经营中、高端化妆品,特别是高化类,之前有境外消费的,基本都在国内百货消费了。
 

5. 政策有红利。国家促进进口和关税下调的相关政策,有利于百货店化妆品类的升级和价格下降。前期明确的化妆品非特备案政策的推广,也为进口化妆品企业带来了多重利好。有企业表示,非特备案制试点以来,进口产品在国内上市时间平均提前了两个半月。另外,2019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商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外代购的无序发展,促进了中高端化妆品消费回流到百货。
 
东方不亮西方亮,一年多以来百货店鞋服面积大量压缩,但化妆品、奢侈品、珠宝、运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加之强化体验和提高效率,企业总体效益也得到改善。上半年,有多家公司销售同比2019年仍然实现增长。